- · 亚热带农业研究版面费是[06/01]
- · 《亚热带农业研究》投稿[06/01]
- · 《亚热带农业研究》期刊[06/01]
高冷的青藏高原中部,4700万年前竟是一片亚热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日前,中国与尼泊尔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珠穆朗玛峰以及与之相邻的青藏高原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长期以来,青藏高
◎科技日报记者 赵汉斌
日前,中国与尼泊尔两国向全世界正式宣布,珠穆朗玛峰的最新高程为8848.86米。
珠穆朗玛峰以及与之相邻的青藏高原的崛起并非一蹴而就。长期以来,青藏高原地表抬升历史,是新生代以来众多地质事件和气候环境事件的边界条件,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漫长的抬升过程中,有大量的谜题:在青藏高原隆起到现有高度之前,那里到底是什么样的?在“高冷”的青藏高原,数千万年前真的曾藏着一个温热的“香格里拉”?
图源:视觉中国
12月7日,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首次发布了我国科学家关于4700万年前青藏高原中部的一项重要“探秘”成果,弥补了此前认知和研究的大量空白。
发现古近纪最丰富植物化石群
青藏高原中部,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是一片广袤的高寒荒芜之地,却是认识青藏高原形成过程的关键地区,长期以来备受地球科学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关注。尽管经历了几十年的调查,青藏高原的地貌演化细节仍不清楚。
“为什么要研究青藏高原?因为青藏高原的形成,是新生代全球最重要的地质事件,改变了我们亚洲的地形地貌,也塑造了亚洲的季风气候,以及现在的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苏涛研究员开门见山地说,青藏高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区域,不仅对地质学、生物学等各个学科都非常重要,人们关注的高原隆升时间跟隆升方式,也是青藏高原研究的焦点。
“作为地球上最年轻、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是由印度次大陆与欧亚板块碰撞形成的。然而对于喜马拉雅山的隆升历史及机制,仍存在争议。”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车静研究员说。
目前,关于喜马拉雅山脉隆升历史的主要假说有两个:
一是近期隆升假说,该假说得到了水文学和热学证据的支持,认为喜马拉雅山直到上新世中期才达到现有高度;
二是渐进式隆升假说,该假说认为喜马拉雅山在古新世晚期就已经开始隆升,但前期抬升较为缓慢,直到中新世才开始快速隆升继而达到现在的高度。
而化石是生物与环境在漫长地质时期协同演化的产物,是探讨高原生物多样性演变历史以及高原形成过程的关键证据。通过研究化石,科学家可以认识地质时期的生物多样性历史,及其环境变化过程。
近10年来,中国科学家通过大量的青藏高原野外工作,发现了棕榈、攀鲈、水黾等化石类群,种类非常丰富,这些类群在现在的青藏高原中部不复存在。
青藏高原中部班戈县中始新世种类丰富的化石植物类群。受访者供图
近期,由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古生态组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共同组织的“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古生物科考队,联合国内外多家科研院所,在旷野的风霜中,在强烈的高原紫外线条件下,开展了大量野外工作及相关研究。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前,在青藏高原中部的那曲市班戈盆地一个叫蒋浪的地点进行科考时,科考队在一套灰色泥岩中有了重大发现。“经过我们对整套出露地层的踏勘,发现产化石的层位共有5层,种类非常丰富。这是迄今为止高原上发现的物种最丰富的新生代化石植物群。”苏涛说,这一发现,意味着青藏高原古近纪具有丰富的、与今天截然不同的植物多样性。
与北半球植物区系有过密切交流
苏涛他们此次发现的蒋浪植物群,属于古新统至始新统牛堡组,位于现海拔4850米,地处青藏高原中部“班公湖—怒江缝合带”。
“在这套地层的多个层位中,我们发现了大量植物化石,包括叶片、果实、种子、花、地下块茎等,共划分为70余个形态类型,这是迄今青藏高原发现的物种最为丰富的新生代植物群。”苏涛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通过铀-铅法放射性同位素测定,蒋浪植物群的绝对地质年代约为4700万年。
“蒋浪植物群的很多植物种类是青藏高原乃至亚洲最早的化石记录,和北半球同时期的植物群有着很高的相似性。”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周浙昆研究员告诉记者,这个植物群的不少种类,如兔耳果属、椿榆属、金鱼藻属、臭椿属等,都是这些类群在青藏高原乃至亚洲最早的化石记录;一些种类,如翼核果族,甚至是该类群目前已知的全球最早化石记录。
文章来源:《亚热带农业研究》 网址: http://www.yrdnyyj.cn/zonghexinwen/2021/1126/505.html